案例拆解︱拆解三个案例告诉你社群如何才能长效运营
2020年被称为私域流量运营的元年,许多企业品牌纷纷转移至线上,且大多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私域营销这股趋势开始兴盛。
其中社群作为私域营销中最重要的阵地,需要承担起构建品牌与客户间信任关系的角色。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社群运营,让社群焕发出长久的生命力呢?
这是大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所以,今天我会对一些在社群运营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案例进行拆解,希望能给你们一些不一样的思考。
第一个案例:某复盘群
首先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群的背景,该群为一个付费打卡群,主要是为了实现群成员间的相互督促,保持每日复盘的习惯。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它的具体玩法:
1.入群门槛应适时而变
这个复盘群在早期用户的冷启动阶段,主要是通过社群创建者自己的邀请来达成。
这些被邀请入群的用户,都是创建者认为的质量较高的用户。
因此它的种子用户平均质量较高。
在后面的拓展阶段,种子用户会裂变出更多的同类型高质量用户,也就实现了复盘群想要的效果:高质量用户,带来更多高质量用户。
在社群达成一定规模的时候,该群改变了入群门槛,通过付费入群的方式来获取出更多符合社群定位的高质量用户,但付费的金额不会设置的太高。
这一门槛的调整,可以筛选出那些真正有复盘需求及一定自驱能力的客户,因为肯付费进复盘群的用户,一定是认可复盘行为的用户。
真正围绕“复盘”为核心,为群内成员创造价值,才能获得用户真正的认可。
有了认可之后,用户才会有坚持每日复盘的决心和动力,群里才会每日都有复盘内容产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内容生态,让这个社群长久地运营下去。
2.完善的积分体系
积分体系是管理群成员完成既定行为,提高社群内容产出量的有利抓手,适合鼓励固定周期输出内容的社群。
该复盘群在积分方面主要设置为三种:
一次不打卡,扣积分
全勤打卡,得额外积分
低至某个阈值,移出社群
此外,社群运营者每天都会在群里发布积分排行榜。
对于坚持每日复盘的成员,看到自己的积分领先,会产生满足感,继续保持复盘的行为习惯;而那些很久复盘的成员,看到自己的积分接近退群警戒线,会引发危机感,那么至少在当晚就会进行一次复盘。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要说明,这些临近警戒线的成员除了在通报积分情况时,会收到警告外,还会由群志愿者私聊,以情以理,双管齐下,劝告恢复复盘打卡。
因此,群志愿者的选择也十分重要。
3.将优质的“沉淀”内容流动起来
微信社群中存在一个弊端:聊天记录一增加,优质的内容就容易被淹没。
但复盘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优质复盘内容更是具有一定的内容消费价值。
将优质内容留存,或是流动起来,达到单个内容的消费频次尽可能提高,实现单个内容的消费价值。
这个复盘群在一开始,是通过人工方式将成员复盘的内容进行保留,以达到留存和二次消费。
随后,复盘群迭代了内容留存的方式,通过自研的社群工具,将包含「复盘」字眼的内容自动留存到该工具的 H5 页面中去,并集中在一个页面,方便群成员浏览全部复盘内容。
不仅如此,每日复盘中佼佼者的内容将会被特别挑选出来,设置为精华内容,并发到知识星球进行二次曝光。
对优质内容的筛选和陈列,不仅提升了复盘群的价值,也降低了用户学习复盘的成本。
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在无形中对每日复盘的佼佼者予以了精神激励。
总结一下,从上面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社群想要获得有效运营,一定是在这些点上发力:
1、刻意筛选出高质量用户。
因为高质量用户代表高质量内容和高质量人脉。
2、建设完善的奖、惩机制,保障健康的社群生态。
3、围绕内容打。
提高单位时间内容的产出数量及单个内容的消费频次。
第二个案例:龙珠群
同样是先简单介绍一下背景:生财有术是知识星球上极具影响力的圈子,目前已超过16000人参与。
而龙珠群就是在这16000+人中,经过付费筛选后形成的社群。
介绍完以后,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龙珠群一些独特的社群运营动作。
1.富有仪式感的进群方式
龙珠群在进群动作上就开始标新立异。
群管理员会提前1天进行私聊,并告知进群所需要的准备工作,大致如下:
1、 事先预备一份自我介绍
2、 群管理员会发送一份群成员员名单和自我介绍(PDF)
3、 提前告知进群的注意事项、规则以及进群时间。
达到进群时间时,群管理员会私下通知“入场”,同时要求发送事先准备好的自我介绍和入群红包(至少300元)。
进群后,会接受到一场“狂风暴雨”式的刷屏欢迎。
因为入群前的准备工作和进群后接受到的礼遇,进群的小伙伴会充分感知到群里热烈的气氛和仪式感满满的欢迎仪式,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瞬间产生归属感。
2.使用带有群文化的表情包
微信聊天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莫过于表情包了。
但是一般社群运营中,很少会有这方面的建设。
表情包的建设,类似于企业文化的建设。
当群内成员自发使用带有群文化的社群时,其实证明了他对这个社群极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不仅如此,表情包的使用绝不仅限于一个社群,那么好的、带有鲜明群文化的表情包便更容易出圈,带来更大的传播效应和影响力。
龙珠群,就非常重视带有独特群味道的表情包。
当然,表情包的创建也需要技巧。
龙珠群会从群内经常性发生的事件出发,考虑在这些场景内大家会发什么内容,然后结合这些内容,制作成趣味表情包,符合“高频+高需”的条件,让群内用户感兴趣,添加并真正使用起来。
3.线下活动加深印象
线上聊得再多,不如线下一面。
龙珠群会组织大量线下活动,鼓励同城的群成员面基,并定期举办全体成员的线下见面会。
参与线下活动需要用户付出成本,且线下是带来印象和记忆性的事件。
所以线下活动的组织,最终可以加深群成员对社群品牌的印象。
总结一下,这个龙珠群的独到之处有:
1、具有仪式感的入群仪式能让用户感到“被重视”。
2、带有群文化的表情包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3、定时举行线下活动可以加深用户印象及用户间的联系。
据上述而言,我们可以发现龙珠群更注重的是群文化的建设。
群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打磨的,但群文化一旦形成,那么这个社群较之于其他社群而言,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自然也就能走得更长更远。
第三个案例:某私域主题交流群
对比上面两个社群,这个私域流量交流群更多展现的是一些社群运营方法的具体应用以及应用的细节,在细节方面根据实际社群的属性,做了一些微创新。
第一点:开营仪式
开营仪式就像是开场的宴席,好的开场效果可以提升用户的参与感,获取更多好感。
而这个交流群群是如何打造自己的开营仪式呢?
一共有以下这几点:
1.活动预告
在活动开始前进行 2 次预告,时间分别设置为活动当天前 7 个小时及活动前 30 分钟进行。
预告的内容会设置诱饵,反复告诉用户有大额红包领取及仪式结束时有彩蛋。
头尾诱饵的设计,可以吊住群成员胃口,勾起群成员参与的兴趣,提升开营仪式的参与度。
2.群主介绍
开营仪式上,群主自我介绍时不再采取简单的文字或语音形式,改为以短视频的形式来打招呼,这种直面冲击,可以让用户与社群更有亲近感。
除此之外,介绍时还会提供“个人介绍+个人成绩总结(大量的数字)+ 个人介绍海报”式的图文介绍,快速让群成员多面了解群主,树立权威。
3.详细权益
群主会对社群可提供的每一条权益进行解读,说明其『持续时间+ 更新时间 + 主要内容+详细权益」,让群成员直观感受到加入社群所能获得的价值。
4.社群使命&价值观
这个社群特别开辟了一个版块来讲述自己的社群使命、价值观,不仅让群成员对社群的交付更具有信心,还凸显了社群的价值。
5.社群分层
这个交流群会提前将人群划分,将报名者中的 kol 拉到高级群并以此为钩子,刺激普通群用户进行相关动作,目的是获得积分,有机会进入和 kol 一起的高级群。
6.资源链接
资源链接,其实是由群管理员收集群成员的自我介绍并进行分发。
这一点主要是为了创造社群价值,让参与者感觉赚了人脉;同时让群内成员快速破冰,利于群内内容的生产。
第二点:刀刃上的红包
许多运营者都喜欢通过发红包的方式来激活社群,发红包虽然可以让社群变得活跃起来,但这只是一种短时间的虚荣,红包一发完,社群又会回到之前的状态,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没有目的的发红包,最后只会落到“人财两空”地步。
因此这个交流群在每一次发红包的时候,都定下了明确的任务目标,以达到红包用到刀刃上的效果。
? 发红包,庆祝开营
? 发红包,引导关注公众号,增加公众号关注数
? 发红包,引导群成员进入社群
? 发红包,引导群成员转发朋友圈,扩大社群影响力
? 发红包,激励群接龙,达成 100 人转发朋友圈会获得超大额红包,推进环节效果达成
红包这个利益点被这个交流群玩出了花样。
每个运营动作都基本做到了与红包绑定,不让每一分红包白花,每个运营动作都拥有爆发的启动量,推进了群成员去付诸行动,完成任务目标。
第三点:接龙推动活动
为了更好地达成用户之间的相互触达,这个社群,会通过接龙刷屏的形式来进行,一般在以下这个两个环节:
社群使命接龙。
朋友圈转发接龙。
尤其是朋友圈转发,这一动作是需要大量的信任和利益驱动才能实现的,所以使用接龙+红包+个人号催促的方式,最大可能地刺激群内用户来参与转发。
举个例子来说,群成员将自己和群主的开营相册照片转发到朋友圈,满 50 人完成们就会发一个红包,满 100 人会发一个更大的红包,激励群内成员一个个转发,冲刺 100 人转发的人数。
那么如何才能将这种热火朝天的活动氛围传达到社群呢?
没错,就是接龙。
以接龙形式,完成转发的成员一个个接龙,这样其他成员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有多少人参与了活动,借此诱导这些成员参与活动。
最后总结
社群运营并非易事,今日所拆解的案例大多只是辅助社群运营的方法或手段。
想要真正有效地将一个社群运营起来,究其根本,还需要我们摸清这个社群的本质。
只有了解了社群最本质、内在的需求,我们才能以此为据点,建立高频次、高质量的连接,让用户在社群里感受到自己的价值,真正发挥好社群的作用。
更多案例欢迎关注一起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