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A股IPO月过会率首度跌破90%
市场波动对基本面良好企业的IPO时间表并未产生多少影响。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本周,是2021年4月的最后一周。通常来讲,每年的第二季度、以及第三季度末、第四季度是投行业务的高峰期,不只IPO,同样包括再融资和可转债。
其中,腾讯于4月22日在港交所公告称,已根据计划完成发行41.5亿美元票据。同一天,美团以每股273.80港元的配售价完成1.87亿股配售股份;此外,美团分别于2027年和2028年到期的两项可转债同样发行完毕,总筹集95.8亿美元。
事实上,除了腾讯、美团这两家具有超高知名度的互联网巨头外,中国燃气、安踏等在内不同行业的头部企业同样在过去数天内已完成规模数十亿美元的再融资,这放在过往来看亦属于大规模的再融资项目。
至于IPO市场,Dealogic的数据显示,3月科技企业IPO的首日涨幅为41%,低于今年1月和2月平均59%的首日涨幅,市场波动显而易见。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轮市场调整或为市场的长期往上走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反映在中概股上,不少在上市首日或后市短期表现略有压力的企业,现逐步回到上市后最高水平乃至突破最高点。
换言之,这些中国企业的基本面较好,某些时间段内的表现不理想只是整体市场动荡的直接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几周,多只预期市值可达数十亿甚至超百亿美元的中概股纷纷公开递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操办这些IPO项目的投行和公司管理层对企业本身的质地、以及市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走势,均呈较为乐观的态度。
高盛投资银行部全球副主席兼中国投资银行业务联席主管蔡卫则向《IPO早知道》表示,相较于2018年甚至更早之前的历史高位,今年上市企业的平均质量或将更高,一部分相当成熟的头部企业或选择在今年完成IPO或者再融资。
当然,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对于企业和一级市场投资人来讲,IPO定价的高低或多或少对募资额规模和投资收益存在一定影响。
但若将时间线拉长来看,IPO发行的摊薄比例并没有那么高,这意味着IPO定价的高低影响也就没那么绝对。
2020年下半年,金山云、达达、贝壳找房、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均在上市不到6个月的时间内完成首次增发,释放较少的份额去募集足量的资金。
甚至,2020年的第二季度,多家中国公司在《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获美国参议院通过后仍成功登陆美股,彼时市场对中国企业的负面情绪较今天显然有过之无不及,IPO估值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影响。但他们的后续增发都很成功,资本市场长期来看还是更关注企业自身的业务模式和增长前景。
对于志在成为细分行业“第一股”的企业而言,上市的决定尤为重要。
作为行业“第一股”,一方面,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市场教育,毕竟投资者对这类企业甚至整个行业都不太了解;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没有可比公司的存在,某种意义上“第一股”是在界定这个行业是什么样的一个行业、行业的发展途径应该是什么、未来的增长空间有什么?
可以说,“第一股”就是第一家系统地去让投资者了解这个行业的企业——虽然企业经常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相较于后续上市企业, 也往往能带来更好的回报。
总体上,对于基本面良好的企业而言,上市的时间节点虽然重要,但市场的波动很难预测,因此对IPO时间表不该产生过多的影响,打铁还需自身硬,关键仍在于自身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和未来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