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灯都到世界灯都,一座古镇的创业路
初听古镇镇,会错觉这地方是古建星罗棋布的文明遗珠。
古镇镇俗称“曹古海”,面积仅47.8平方公里,因其由曹布、古镇、海洲三个自然村组成,地处中山、江门、佛山三市相邻的西江交汇处,毗邻港澳,经济人文得天独厚。
30年前,这里不过是桑基鱼塘,镇中小路盘错、稻花飘香,与同时代任何一个乡镇别无二致。“古镇镇”,镇如其名,婉约静谧,笼罩在现代化前夕的迷蒙之中,将醒的人们站在岸边,等待着改革的浪潮。
不其然,改革开放的风吹醒了南粤的春天,古镇镇在短短30年间顺流而上,摆脱曾经古朴的印象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灯饰之都”;而这里的人民,也在急流时代的裹挟下从田坎上的一个个农民迅速蜕变成为老板、经销商和技术顾问,而后引领了整个灯饰产业。
根据中国照明协会2014年年度报告,古镇灯饰占全国灯饰市场份额的70%,出口至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最大的灯饰专业市场之一,年销售市值更是达到了1000亿元以上。
从最初前店后厂的自发萌芽,到马路效应聚集而成的十里灯街;从中国灯饰之都,再到世界灯饰之都,古镇每一次蜕变进化都谨慎规整,是国家政策、地方政府、创业人群和消费者之间恰如其分的平衡,唯有发端显得像一个生逢其时的奇迹——
这是一群本地农民为了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方式,而向命运发起的一次挑战。
20世纪初的古镇镇,出了位名叫袁开的传奇制糖先驱。他立志“农业报国”,后远赴德国留学,学有所成后归国自创惠农公司,并大胆引进良种以丰富产品,促进了整个海洲糖业的发展。袁开本人也成为当地年轻人的偶像,在二三十年代兴起了一股外出留学谋生的风尚。
或许是历史多有其相似性,也或许是这样的精神传承到了改革开放之初,另一位袁姓年轻人——袁达光,在创业初期,便升起了一股强烈的念头:到香港去看看。
彼时袁达光和他的合伙人袁玉满穿着皱巴巴的“的确良”登上去往香港的客轮,而当他们到达目的地,踏上香港口岸时,眼前的光怪陆离骤然引入眼帘。两位庄稼人为眼前的华灯璀璨深深震撼,“如若将来的海洲,中山,乃至中国都变成香港该多好啊!”冥冥之中,一种憧憬让袁达光冲进商店花费80港币买下两盏壁灯。
谁能料到这两盏壁灯就成为了古镇灯饰产业的发端呢。
关键词标签:
电商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