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恐惧并不来源于灾难本身,而在于灾难带来的不确定性。至今,疫情对经济活动最重要的伤害,越来越是对未来的预期。
与普通人相比,总有一类人更乐于挑战不确定性。这些人善于与恐惧相伴,从不可知中获得新的经验,新的可能性。这群人长于冒险和创新,不甘于平庸。是的,他们是哥伦布和他的船员。
有两点是永恒的,一是通过创新为世界带来新的可能性。二是依然要与恐惧相伴。
船长遇到暴风需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而是观察风向、浪潮和云雨。他需要的是冷静甚至冷酷的面对,无畏的意志和运气。
中小企业努力自救,始终是渡过难关的主要动力。中国3000多万中小企业的CEO们是一群值得尊敬的逆行者,一群明知前路漫漫、危机重重却选择迎难而上的勇者。
乐观是勇者的美德。
投中网作为创新经济的观察者和信息交流平台,一直致力于为从业者提供商业的智识和洞见。疫情发生后,我们以专题和沙龙的形式,关注消费、服务类企业面临的突如其来的困局,推动中小企业纾困。
这次,我们将以专题的形式发布一系列的内容,我们寻找乐观派,追随乐观派,记录中国企业的一曲曲生死悲喜、记录幽咽泉流冰下难、记录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关注乐观派创业者的具体抗疫案例、冷静观察行业的现象,从宏观层面探究抗疫对创新经济的深层影响。投中网不止是媒体,我们和企业站在一起,共同寻找通向新大陆的新航道。
我们把这组专题定义为寻找乐观派,因为我们相信,在这种时刻,乐观是最优化的选择。这是投中网的态度所在。
我们总相信,危中有机。这次疫情也将催生一批新生的机会和行业。
我们不害怕更新剧本。永无止境地改变,永无止境地向前。
不惧风险,不畏艰难。如果中国企业家有精神,这就是中国企业家精神。
让火焰燃烧。
今天是本策划的第一篇文章,我们关注创业公司在现金流吃紧的形势下,如何打赢“融资卡位赛”。
原标题 创业公司打响融资狙击战:1年为界,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 柴佳音 马慕杰
“项目可能撑不过3月了,能帮我借点钱吗?”2020年2月初的一个凌晨,天使投资人周冰接到了被投企业的来电。
与圈内多见的“冷静派”不同,周冰评价自己“和每个创始人都能处成哥们,极其讲义气,但容易感情用事”。2018年,周冰投资的互联网医疗项目资金链断裂,账上的钱撑不过一个月。“很想帮忙,但项目又不符合投资机构再投一轮的标准”,纠结了两天后,周冰拿出300万元,以个人名义借给了创始人。
“当时刚结束创业转做投资人,听到创业者撑不住就难受得不行。现在,心态渐渐稳下来了,应该不会再做‘自掏腰包’借钱的事情了,即便这次的疫情‘黑天鹅’对创业者而言比以往更具有挑战性。”周冰告诉投中网。
“对于被投企业,救是肯定要救的。”周冰表示,“对接资源之类的事是投资人都在做,但我们心里都清楚,企业最刚需的其实是‘钱’。”
拿到钱谈何容易?
“再次投资是需要重新尽调的,是一次正规的投资决策,和投新项目是一样的。投资人不会因为是被投企业,就冲动决策。”周冰感慨称,“其实说到底,在资本市场,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
创业狙击战:“在坠落中逼自己长出翅膀”
收到“求救”讯号的投资人不止周冰一人。疫情“黑天鹅”的突然来袭,将多数创业企业推到了生死一线。
假期延长,“停业、停课、停市”等大面积消费服务停摆,营收大幅下滑、房租人力成本重压,“咬紧牙关,每天算账”,几乎是所有创业者的真实写照。
“持续至今的疫情,给众多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影响。不管是企业运营、业务拓展还是融资节奏,公司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服务型公司创始人刘斌对投中网直言,尤其是流动资金的短缺,公司存在着严重不确定性。
中渡、YANKER创始人王渡升也对投中网表示,因为疫情影响,预计公司第一季度的整体营收下降超过50%。
事实上,只是当下现金流这一项指标,就足以成为压倒创业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场战役中,多数创业者的“子弹”都薄如蝉翼。
根据“清华、北大联合调研995家中小企业”报告,受疫情影响,29.58%的企业2020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50%,58.05%的企业下降20%以上。从现金流来看,34%的企业只能维持1个月,33.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7.91%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只有9.96%的企业能维持6个月以上。
换言之,如果此次“无Yan斗争”持续3个月以上,仅靠账上现金流,大多数创业企业将难以为继。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在近日投中网举办的线上沙龙上就表示,疫情过后,中小企业可能面临更大的经济危机。
而为了活下去,“开源节流”便成为了创业企业此刻唯一的“救命药”。
对于“节流”,每日黑巧联合创始人周彧告诉投中网,为降低运营负担,首先会坚决砍掉一部分长尾的SKU,同时调整2020年原本规划的新产品计划,减少规格单价高、周转慢的产品线。与此同时,与工厂协商延长付款账期。
除延长账期外,刘斌提到,也在充分利用地方政策,争取减免租金、税收和社保政策,并争取本地银行的金融支持,以渡难关。
“开源”方面,“融资”成为了创业者的头等大事。
王渡升提到,2020年春节前后,公司一直在持续进行融资。尽管最近一直跟投资机构按照节前的计划往前推进,但融资的困难性还是要比正常时期高了许多。
无独有偶,正在为公司进行融资的刘斌也对此深有感触。“我们的B轮融资已经到了关键阶段,按照计划本来2月完成交易。但目前来看,投资人的投资节奏有所放缓,推迟交易是肯定的。”刘斌称。
“只要有助于企业活下去这件事的,都要尽全力去尝试。”周彧对投中网感慨称,创业本身就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作为企业创始人,我们不只有‘跳下悬崖的勇气’,还要尽全力‘在坠落中逼自己长出翅膀’。”
融资卡位赛:1年为界,生死殊途
虽然“活下来”是一切的前提,但对于创业者来说,“立刻融资”的决策是否理性还需从长计议。
“各企业所在的行业、竞争压力、成本等均不相同,有的行业项目生命周期较短,对于他们来说现金流失非常重要,需要短时间内大量资金投入才能达到最终目的;相反,一些需要时间沉淀的项目,需要首先去完成很多基础性的工作。”在王渡升看来,如今特殊情况下,创业企业如果一味融资,不仅会在无形中增加融资成本,还会影响公司估值。
投资人则相信,现金流决定一切。
周冰建议称,对于疫情重点波及的行业,若企业现金流小于1年,则建议立即启动融资,并将融资作为当前阶段的第一要务;若企业现金流在1-2年间,则建议主抓业务,修炼内功,并实时观察疫情走向:若其间疫情影响无法消除,则在现金流剩余6个月时开始启动融资;若其间疫情影响逐渐消除,则在消除后的1-2个月再启动融资。
德联资本合伙人肖然同样认可以现金流的“1年”为界作为融资节点的划分。
“现金流在1年以上的总体上会相对健康一些,但也要仔细评估和应对疫情对2020年业务的影响。”肖然对投中网表示,“现金流在1年以内的风险就比较大了,特别是半年以内的,上半年Close融资还是非常有挑战的。”
对于现金流吃紧(小于半年)的企业,元禾原点总经理、管理合伙人费建江针对不同融资阶段给出了差异化建议。首先,对于春节前已经签署SPA但还没有拿到钱的企业,一定要“赶快拿钱”;其次,对于还没有签署SPA,但前期投资流程基本走完的企业,“讨论SPA不要纠结于某些条款,尽早签,尽快拿钱”;再次,对于已经遇到有较为明确的投资意向的企业,费建江建议,“尽早与投资方讨论,如果拿不到融资,也可以尝试给投资机构一个比较优惠的条件以拿到可转债,去解决现金流的问题”。
“现有股东出手”,是费建江心中的最后一个方案。
费建江对投中网坦言,“假设前面的这些方式都不行的时候,我们可能要判断一下公司的情况,决定我们要不要出手,这也是我们的最后一个方案了。”
诚然,求助于原有投资人支持是创始人的一线希望,却并非万全之策。
至临资本创始人姜皓天提到,对于那些基本面还不错、只是短期遭遇困难的公司,原有投资人会给到比较大的支持。“用一个很形象的词是‘救死扶伤’。一些大基金管的项目多,首当其冲需要处理大量这类问题。”
但是,对于投资轮次较多的企业,求助也未尝不是一次博弈。
姜皓天举例称,“比如ABC三轮投资人经常想法不一致,C轮投资人想救,但A轮投资人没钱再出,B轮投资人或许摇摆观望,投资人的出资与获益不成正比,产生利益冲突;又比如不同背景的投资机构,做事方式很不一样,成熟的市场化机构效率比较高,出资出力稳准狠,而一些国资背景的机构,内部决策的流程时间就很长。”
但是,“企业项目的生存不一定拖得起这个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肖然相信,具有自我生存能力、能产生正向现金流的公司或商业模式才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也更契合现在投资人对于现阶段项目风险的把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没有此次“黑天鹅”的出现,资本市场也已然面对周期性的调整,“抗风险”也已然成为项目方和投资方的必备质素。“这种调整肯定不是投资人单方面的,项目方也在调整,大家逐渐进入到一种共识状态,疫情会让这种共识来得更加迅速。”肖然对投中网表示。
换言之,共识来临前,疫情反而可以消除长期横亘于资方与项目方之间的障碍。在肖然看来,“障碍不一定会是创业者自身,甚至有可能会是已经被抬得过高的上一轮估值。”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周冰、刘斌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