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万维家电网
最近,“杀熟”这个词很火。
所谓“杀熟”,原本指的是利用熟人好办事的心态为个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天猫超市搞了一个3.8女神节的促销活动,结果被众多网友发现88VIP用户作为会员,其商品的购买价格并没有便宜,反而更贵,引发吐槽。
而天猫客服的回答更“萌”:“88VIP本身价格就是高的呢亲~”
不知道这位客服是意思表达错误,还是“潜规则”就一直是如此,说秃噜嘴了,这十分意外的回答在朋友圈热传,也将“杀熟”这件事“坐实”了。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近几年以来,互联网产品“杀熟”的现象层出不穷,当时iPhone手机还是“贵族”的时候,就出现了多起期事件:
·滴滴打车:同样的时间和地点,同样的路线,苹果手机的收费就是要比安卓手机高。
同时间、同地点,安卓手机优惠7元
·爱奇艺年费:同样的会员账号,同样的期限,苹果手机的费用要比安卓手机贵50元。
用同样的账号,为自己爱奇艺续会员费,结果在三星的手机显示198元/年,而使用iPhone手机则显示248元/年
·携程会员:同样的酒店,同样的房间,金牌会员的价格比普通会员还要贵20元。
就算老用户有券减15元,但依然还是比新用户贵
同一部手机下,账号处于登录和未登录状态,价格都有明显的差距
·淘票票:同样的影院,同样的电影,会员等级越高越贵
黄金会员票价比白银消费更贵
套路,都是套路!
按照常规理解,VIP会员要比普通会员/或用户拥有更多的权利、服务和优惠等等。
但在“大数据杀熟”的套路当中,这些互联网产品就不断的通过用户对他们的信赖慢慢的涨价,来试探你的价格底线,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烧钱补贴”培养新用户,把你变成老用户,再通过“大数据杀熟”慢慢赚回来,毕竟在互联网的世界里,“隐私”已经成为了奢侈品,这种这种偷偷地“勾当”也是相当难以察觉。
有些大数据行为甚至有点让大家恐怖。
比如我在某电商上面搜索了一款手机的信息,随后你再去别家的网站,甚至是这家电商对手的网站,也会不断的出现这款手机的推荐广告,细思极恐!
在2019年3月份的时候,北京消费者协会就发布过一份大数据杀熟报告,显示有56.92%的被调查者有过被“杀熟”的经历,其中网购平台、在线旅游和网约车等“杀熟”问题最多。
你有遇到过这种现象吗?来吐吐槽,支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