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将“连接”作为根本价值追求的微信,已经成为国民应用。如今,它不单单是一款社交工具,围绕微信的内容生态、支付、政务服务、企业服务、生活服务、小程序、电商,遍地开花。未来十年,微信要干什么?
作者 | 詹峻
来源 | 豹变
1月19日19时45分,广州新港中路397号,张小龙身穿一件白色的夹克衫,脚踏一双白色运动鞋,在TIT创意园会议中心的小舞台,开始他的微信之夜分享。
他一如既往地羞涩、内敛、理性、克制,就如邻家大哥,一一道来这十年微信的作为、不为和将为。
也正是这一天,小米宣布,“米聊”将于2月19日停止服务。
十年前,两个参照了加拿大通讯软件Kik而生的中国社交产品——米聊和微信相继诞生,米聊比微信还早了一个多月。
那一个月紧张不?张小龙说,他当时只看了米聊一两分钟。
十年后,微信已经成为国民级的底层“基础设施”。它不单单是一款社交工具,围绕微信的内容生态、支付、政务服务、企业服务、生活服务、小程序、电商,遍地开花。
百亿级服务的“基础公共设施”
在微信之夜,张小龙分享了一组数据,每天有10.9亿用户打开微信,3.3亿用户进行视频通话;有7.8亿用户进入朋友圈,1.2亿用户发表朋友圈;有3.6亿用户阅读公众号文章,4亿用户使用小程序。
每次数据发布,都会感觉要碰触了能覆盖的极限人数,但下一次又将带来一轮新高。
腾讯财报显示,微信月度活跃用户已经突破了12亿,这意味着,微信越来越不像一款社交产品,更像基础设施,甚至是操作系统。
疫情当下,每个进出广州的人都会用到健康码,微信上线的健康码小程序,累计用户已达8亿,累计展示健康码200亿人次。
除了健康码查询,医院挂号、社保查询、证件办理预约、税务服务、电子营业执照等,微信政务服务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政务服务的小程序总量已超过6万个,2020年累计服务人次近360亿次,较2019年增长超过5倍。
将“连接”作为根本价值追求的微信,已经成为国民应用,就如同早几年打客服电话、打市长热线一样,成为了连接政府、民生服务的超级入口和组成部分。
曾经有多达3亿的用户在小程序购买蔬菜、瓜果,2020年全年交易额增长了100%,这组数据意味着什么?
腾讯以往财报显示,2019年微信小程序的交易额超过8000亿元,照此推算,2020年微信小程序的交易额已达1.6万亿元,可以比照的是,在截至2020年9月底往前推演的12个月内,拼多多平台交易额为1.46万亿元。
微信小程序的GMV已经超过拼多多。
另外,微信行程卡累计服务用户5.5亿,累计访问次数10.4亿;在线参保人数1.6亿。而在2019年,中国平安的个人客户数刚刚突破2亿。
“确实,我们不会关注用户时长,我们不会以用户时长作为一个导向去考量一个目标,或者作为KPI,我们更关注帮用户完成什么任务。”张小龙在意用户价值,“用完即走”,他更希望简单地做好连接,做好最底层的设施,基于连接产生出丰富的结果。
在这庞大的行为数据和聊天数据中,稍微做些分析就意味着巨大的广告收益。
张小龙选择了抵制。
“在我们公司,如果要看(聊天记录)会被开除。”张小龙说,按照要求,最近3天的聊天记录,必须要在云端保存,“如果我们要去分析这些聊天记录,可以给公司带来非常大的广告收入,但是我们没有去分析它,微信对用户隐私非常在意。”
微信未来五到十年的事
在微信之夜的分享中,张小龙提到了微信未来的战略思考。
最近五年,张小龙发现,在微信上,每天发视频的数量上升了33倍,朋友圈发视频的数量上升了10倍。
“虽然我们不清楚到底是文字还是视频才代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如果从个人表达的角度或者消费的程度来说,时代正在往视频化表达的方向去发展。”基于此,张小龙推出了视频号,一个视频化的微博,简单,谁都可以发。
关于视频号,张小龙的核心观点是:
视频号不是腾讯的战略重点,公司短视频战略重点还是微视。
微视是消费平台,视频号是视频内容的载体,微信不做内容,不生产,不购买,只做承载和传递。
分享到朋友圈的视频,应该是在云端的视频,本地存储是要被淘汰的。
公众号是对文章的价值,视频号是对视频的价值。
1亿人能消费图文文章,而10亿人能消费短视频内容,视频号目标是人人都能简单发表视频。
朋友圈是个人事项宣告,视频号是个人生活记录。视频号的“前世”名字是“非朋友圈”。
视频号是影响微信未来5-10年的功能。(注意,是功能,不是战略。)
视频号也是身份ID,是一个可以公开发声的ID,发声的内容可能是视频,也可能是直播,这是区别于微信秘密ID的重要意义。
ID也是机构官方网站。
这些观点,剧透着“产品教父”张小龙对短视频未来趋势的判断,也包括对微信产品功能的界定和克制。
按照张小龙的介绍,微信里社交推荐使视频号能够立足,并且在下一步推动机器推荐的方法,目的是让内容被更多人所接触到。
张小龙坦言,视频号有三种推荐逻辑,关注、朋友点赞、机器推荐。关注没有新意,容易限制获取,朋友点赞是赤裸裸地被看到,而内容到了一定量级的机器推荐,可能更会被合适的人看到。
这也是视频号不会设置强关注、甚至弱化关注的原因。
早年,张小龙打过一个比方,人是环境的反应器,在微博上,你关注的人就是你的“世界”,关注了十个人,总是看到这十个人的刷屏,你会以为你的世界就是由这十个人组成的。
显然,张小龙要打破由关注带来的信息霸屏和信息茧房。当然,如何辅以推荐算法带来匹配度和多样性的平衡,又是另一个命题。
由视频号延伸的直播,是张小龙的“新爱”,在张小龙看来,直播比短视频的门槛更低,因为短视频要考虑文案、更精准的表达,但直播就更放松随意了,更像聊天。
所以,在今年春节,微信希望直播成为拜年的新方式,而不是红包,直播拜年也让人们回到过年本应有的团聚、见面、接触的状态。
在微信用户中,有将近100万人,加满了5000人好友,如果一个人一天见一位朋友,把这5000人都见完的话,需要15年。这显然不是张小龙想要的,线上好友如何获得线下交流的体验感,直播或许承担这个功能。
与之对应的一组数据是,很多人朋友圈设置了三天可见。张小龙说,越来越多了,可能有两亿以上。
商业成功到“不用讨论”
一个超级成功的产品,不可避免的是它的商业触达和变现能力。
但在微信的场合,很少提到商业化。张小龙解释的意思是,成功的案例一般不需要讨论了。
对于微信而言,重要的变现渠道有两部分,一个是广告,一个是与支付相关的金融服务。
朋友圈广告理论上能做到非常精准,比如基于地域、基于职业等,关于这一量级,目前并没有准确的数据报道。
但是,每天有7.8亿人进入朋友圈,1.2亿人发朋友圈,这是巨大的流量源泉。假设,平均每人每天看到十个朋友圈广告,应当算不上打扰,那就是78亿次被看到。被曝出的朋友圈广告投放价格在50-180元/千次展现,照此也可估算,朋友圈广告对应多少收入。
对微信而言,另一项重要的战略是微信支付。
“可能就像你以前的钱包一样,已经变成了生活日常用品。”张小龙说,他自己也觉得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而由微信支付诞生的微信支付分,则覆盖了包括共享租物、购物娱乐、交通出行、生活服务和住宿预订等5个行业大类超1995个商户,微信支付分的“先享后付”服务已接入多个行业。
此前,支付宝的芝麻信用分在生活服务方面有诸多应用,还因为能否用在信贷之外的场景而产生大量讨论,对此,微信支付分可避免很多弯路。
一位微信公开课讲师介绍,微信支付分已为用户免除押金2000多亿,每日使用次数达到了千万级,带来了极大的生活便利。
另外,微信支付分支持“先骑后付”“先乘后付”“先寄后付”等服务,其中快递行业的“先寄后付”服务已经有超过1000万用户使用过,为快递员免除预充资金占用1.12亿,使得充电宝的坏账降低67%,网约车的坏账降低60%,而共享单车基本降低到了0。
还有一个数据也代表着微信支付的触达能力,根据相关报告对拥有微信的用户调研,全国县域及乡村用户,用于微信支付的月平均金额达到了2650元。
按照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2020年7月16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的通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常住居民每月可支配收入约为1345元。
可见,2650元的支出对于县域和乡村农民而言,意味着什么分量。
“小而美”,一直是张小龙提及较多的表述和希望。
但微信发展到今天,已经做不到小了,只能“大而美,又不显大”,那就是让它更像操作系统,像底层的架构、驱动器。
7年前,张小龙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如果微信我们不做成平台化、不做大,那我们就会死掉。因为你本身是个通讯工具,你必须要大,这时候大而全就是美的,否则它是病态的。并不是一定说小就美了,大就不美了,不是这样子的。”
张小龙也会遵循着他的克制,在后面继续着大和小的平衡,也继续着他的异想天开,比如两个人共同数羊,比如千万人画一幅画,再比如,扔个表情让你的屏幕炸裂了。